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已经感动了无数的人,导演用了12年的时间,讲述了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让人们一眼岁月流逝的痕迹。时间让小孩成长,让男神老区,让妈妈瘦了胖,胖了瘦。这汇总变化的魔力,只有去体验才能发现他的精彩与巧妙。整整12年的时间,记录少年的整个青春时代,导演是如何去把控故事的?如何才能为编写出一部拍摄12年电影。
从《日出·日落·午夜》爱情三部曲开始,导演对于电影和时间的关系处理,导演就有着不一样的灵感。导演讲述着12年里编写和制作《少年时代》的历程。如果你有9分钟的空闲时间,把它用在观看这段视频上再值得不过了。能了解到影片12年制作背后的整个创意过程。从一个编剧的角度,Linklater聊到他在拍摄中很奢侈地拥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去思考主人公Mason在那个年龄的成长变化。他还透露随着演员Ellar Coltrane的成长,Linkklater会让Coltrane写下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对话,把它混入剧本的对白中去。
导演是如何考试《少年时代》的?
我心里一直有影片的总体结构,早在11年前我就知道最后一个镜头要拍什么,但我还是尽力应对好每件事情,跟Ethen Hawke、Patricia Arquette,还有孩子们一起工作,随着他们逐渐长大,合作也变得更加容易。拍摄过程一直是公开的,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来献策献力。
说实话,影片开头部分的剧情更像是在探索故事,就像片中小男孩Mason一样,努力挖掘周围世界的美妙,身边的大孩子们好比是他前进的路标。这就引出一些问题:“影片中真有设计好剧情吗?还是只表现除了这个男孩真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足以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吗?”如果你能丢掉对大场面电影的一贯追求,仔细体味,在展现男孩生活的点滴执剑,确实有剧情存在。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少年时代》,还有Linklater和他的团队如何在真实生活之外创造出想要表现的剧情。
开头画面也让我们得以一见2002年时,Linklater作为故事讲述人和电影制作人的世界,告诉世人着12年里他是如何一路走来的。电影的叙事方式、画面构图和摄像机运动随着主人公的成长而成熟,开场几个镜头中的视觉隐喻会让你不再追问为什么大家对这部电影如何如此充满期待,而去认真思考Linklater和他的团队是怎么拍出这2小时40分钟真实的心路历程。
电影制作者和演员之间的合作
对我来说,电影从Mason纪念后长大些开始发力,这时Linklater和他的剪辑师Sandra Adair已经从前姨奶奶的拍摄素材中剪出10到15分钟的内容,所以大家对以后的故事走向和角色未来有了一些认识。当Mason进入青春期时,电影达到高潮部分,他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想,探寻自己的哲学理念,滔滔不绝地说出那些未成熟但仍旧犀利的想法。从16岁到18岁,我能看出编剧埋下的伏笔和回报,因为Linklater已经知道该在哪结束,调整好Mason旅途结束的终点。
毫不意外,在电影拍摄的最后阶段,Linklater与年轻有天赋的演员Cotrane(饰演男演员Mason)和自己的女儿Lorelei Linklater(饰演姐姐Samantha)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去了解年轻人的真实的生活经历,并把这些融入到电影的剧情中。正如Linklater在Film4的采访中所说,他让Coltrane写下自己在聚会上跟女孩的亲密谈话内容,然后把他们加入《少年时代》的剧本。